其他
罗马电影城:时间的灰烬
罗马电影城入口
威廉·达福将SUV驶入CINECITTA几个朴素的烫金字母下,岗哨里走出一个门卫,向这长着一副天生艺术片脸蛋的男子礼貌致意,然后将其从车上迎下。右手边,是明星名导们该去奔波的摄影棚,左手边,则是门卫日复一日的泊车工作。
这是前几年故去的希腊电影大师安哲罗普洛斯遗作《时光之尘》的开场一幕,伴随威廉·达福这张名导们钟爱的艺术脸进入罗马电影城的,是一句同样文艺腔的画外音:“没什么会结束,一切永不结束,我回到尘封着往事的地方,在时间的灰烬下,失去了起初的纯净,却又在某个时刻突如其来,浮上水面,犹如梦境。”
此刻,我和淇也来到罗马南郊这尘封着往事的地方,踏着威廉·达福、贝托鲁奇、马丁·斯科塞斯、费里尼、德·西卡甚至墨索里尼的昔日足迹,等待那些即将拥抱我们的、驻留于胶片和外景上的时光之尘。然而,突如其来的并非梦境,而是门卫洪亮的意大利语。不是名流的我们自然无法“刷脸卡”,让人帮泊车,即便有预约采访,参观门票也是必须的。蒙太奇魔术般,我俩瞬间变出一张国际学生证和一张国际体育记者证,免费!
戴着王冠的巨人从花园中央谨慎地冒出半个脑袋,惊恐的大眼睛望向刚迈进大门的访客,他们大多是雕刻时光的工匠。大脑袋后面,则是一幢低矮的红色长方形建筑,一座容纳了电影制作方方面面精华的博物馆。
“你说过想要一家海边的餐厅”,入口处的黑墙上以净白的字体写着面条在《美国往事》中对情人黛博拉的台词,罗伯特.德尼罗的银幕形象赫然于心间升起。这句话与《诸神的黄昏》中路德维德二世的誓言、《美狄亚》中玛利亚·卡拉斯飘入云霄的唱词,一道将思绪引入浩瀚的意大利电影天地,虽然此刻,它们不过以只言片语藏匿于这五脏俱全的小麻雀建筑里。
空间里,一帧帧影像形成一个每秒24格的传送带,在脚下缓缓淌过,那一场场于漆黑中伴随生命成长和精神飞扬的90分钟,密集的扑面而来,宛如一个精致包裹了的青春祭品。左侧第一间房,服装道具工作者的精华“述职报告”,《八部半》里的西服、《埃及艳后》的头巾、《纽约黑帮》的礼帽、《卡萨诺瓦》的面具、《末代皇帝》的黄袍、《魂断威尼斯》中的围巾,以及容纳过诸多曼妙玉腿的高跟鞋,所有这一切的作者大多是已名垂千古的设计大师。对门那间被莫里康内配乐充盈的屋子是一个艺术总监刚搭好的摄影棚,费里尼在《朱丽叶与魔鬼》中环形楼梯、金·维多为《战争与和平》打造的雪中密林、莱昂内《西部往事》里的墨西哥式小酒馆,都是最具美术代表性的场景,剧照下面都摆满创造这些银幕世界的手工素描。
后期工作室里,仅一部影像装置作品就够了,画面与声音剪辑、特效、调色、洗印,可以与装置进行简单互动,还可以袖手旁观看着装置投映出的一部关于后期流程的伪纪录片。想要看看电影城深处那些摄影棚里都在捣腾什么?那你注定是幸运儿。在片商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剪辑出精彩片花并拿到电影节上圈钱之前,你很可能在“成片”房间,提前“预览”在电影城忙碌的制片方愿意小范围奉献的“花絮”,有的是初上剪辑台的毛片片段,有的就几乎等于拍摄现场的短暂直播。
博物馆隔壁的建筑名叫“费里尼楼”,以这个国家献给全世界的最伟大导演名字命名。致敬,是显而易见的目的,不仅是向脱胎于马戏团的费里尼,更是像所有在电影城留驻难忘印迹的名角们,于是,一堵远远不能在感谢名单里拉完的肖像墙是必不可少的。让时装界人士趋之若鹜的Sorelle Fontana、Gattinoni和Fendi,成了意大利高级服装与电影联袂世界中的忠诚门童,以三套成衣的形象庄重的站在大厅门口。走进去,则真是属于费里尼的世界,马斯楚安尼与玛西娜在《舞国》里穿过的晚礼服、安妮塔·艾克伯格于《甜蜜的生活》中泡在特雷维喷泉的裙装,与那些匪夷所思、天马行空的分镜头脚本搅在一起,让人们再次确认费里尼深邃的大脑里,不仅有符合人类银幕审美的俊男靓女,更多的还是让童年视野扩展到无远弗届的丰乳肥臀,它们像乌云一般压过孩童于海滩礁石暗处偷窥的双眼,以至没能听到妈妈叫唤,“费德里克,你妈喊你回家吃面啦。”
法西斯的战败,让随后进入的美国人将电影城变为“台伯河上的好莱坞”,《暴君焚城录》、《罗马假日》、《战争与和平》、《安静的美国人》、《宾虚》、《修女传》、《埃及艳后》、《粉红豹》……所有这些在1950到1965年享誉世界的奥斯卡名片全是Made in Cinecitta;而那个年代所有漂亮的银幕脸蛋,亨弗莱·鲍嘉、奥黛丽·赫本、罗伯特·泰勒、伊利莎白·泰勒、格里高利·派克、亨利·方达……几乎快成了按时打卡上班的电影城员工。
电影城毕竟不是场景博物馆,再大的占地面积也不能被佳片痕迹永驻,片约频繁,该拆就拆,从凯撒的古罗马到黑暗的中世纪,从禁酒的芝加哥到科幻的外太空,40公顷的土地上物换星移。 走进纽约黑帮,走进第五摄影棚
物换星移后的九月初秋,我们刚迈过博物馆与占电影城主体工作空间的安检线,就一步跨入19世纪后半叶《纽约黑帮》的地盘。阿姆斯特朗没有从圣尼古拉斯宾馆走出,与隔壁Ntine酒店的爱尔兰帮来一场火拼。这个下午,新闻与公关部的助理Mara成了带仅有的两位中国参观者深入黑帮天地的导游,窗口的糖玻璃早已碎了一地,建筑外立面还留有工作人员做上去的弹孔,作为意裔美国人的马丁·斯科塞斯是多么热爱自己的血统啊,即便是从西西里流出来的黑色污血。和科波拉、莱昂内一样,关于记忆、关于历史的那些影像,哪怕确凿发生于美国,他们都要来祖先的故土为镜头内的世界精心雕琢,仿若只有这里的艳阳,才能让所有污秽之下的爱恨情仇显影。Mara指了指“纽约大道”的尽头,“那里写着你们中文哦!”一家“天天食品”在转角那出现,与之90度垂直的是Kebab店,中餐馆与土耳其烤肉,早已成为当代意大利都市绕不开的一番景致,不知哪部关于罗马现代生活的影片又在此热拍着。
走过古罗马后,Mara打了个电话,让物业找人把曾被费里尼占用的第五摄影棚的钥匙拿来。不久后,一个瞪着单车的男子将钥匙送过来了,身后是一块巨大的白帆,根据需要,它能变换为CG特效所需的蓝屏或绿屏,让《300》勇士置身并无实景的波斯城市,让《纽约黑帮》暴徒成千上万的涌向曼哈顿街头。更远的区域,是电影城员工们的家属区,1960年费里尼杰作《甜蜜的生活》曾有一场自杀戏发生在那儿,马斯楚安尼扮演的小报作家马切罗,厌倦了名利场,唯独欣赏的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而一家之主的丈夫却在这里开枪自杀。
真实人物和电影人物,很多都得在漫长的人生中苦闷过活,连死气沉沉的石雕都试图“生动”地体现某种苦闷。去第五摄影棚路上,我们经过电影城内最古老的一个家族式作坊,石膏雕像里里外外撑满了整个空间,缺胳膊的维纳斯、断腿的古罗马士兵、没脑袋的雅典娜、忧伤的圣母、躺倒的锡兵,共同组成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这个房子的主人家,世世代代为罗马电影城奉献着精湛的工艺活。
这是费里尼个人,也是罗马电影城的荣誉墙。当纪录片导演坚持“我的摄影机不撒谎”时,费里尼却反其道而自我定义“我是说谎者”。而这个电光幻影的天地,当然更像是挤满一个个美丽谎言泡沫的游乐场,艺术家编织出银幕幻象后,大大咧咧的撒手不管,等着飞扬的泡沫破灭,那里面全是他们藏匿于谎言背后的真相。
问:电影城主展厅的展览会更换主题吗?
答:基本不更换,一向如此,关于电影制造的方方面面。但包括外景地和摄影棚在内的实体部分是到2011年3月才向公众开放,在此之前,从1937年开始,只有在这些街道上拍片的工作人员才能进入。我们总担心,如果向公众开放,参观者会很小心吗?如若电影粉丝们在这里见到明星名导,他们能克制住自己的冲动,不去打扰忙于拍片的剧组吗?而大牌电影人往往非常敏感,极不乐意被打扰到,尤其是在工作中,而且他们还是付了很多钱来电影城拍摄的。因此,我们组织参观工作做得非常细致,人们只能从主入口进来,会有工作人员跟随,摄影棚外的保卫也会保证里面的工作不被打扰到。
开放以来的这几个月,对我们来说也是尝试,看看效果如何,有多少游客来,人们喜欢这种被限制的参观形式吗,同时开放预约。而这座博物馆,则总是开放。 问:费里尼楼有个迷你小影院,放映着关于一些姑娘们的试镜镜头,这是什么内容呢?
答:那都是些珍贵片段啊,难道你没看出来,索菲亚·罗兰、莫妮卡·维蒂等过去年代的大牌明星们初次试镜的场面都在那里了。 问:园区内的摄影棚最近也在忙碌吗?我今天看到没什么人
答:我不知道今天在运作的具体项目,但一直有很大制作的意大利电影在这里拍摄。我们的网站上实时都有拍摄项目和进度的更新。确实不一定每天都有电影开机,但肯定有电视剧或是电视台的综艺节目和游戏。比如意大利版的Big-Brother, 持续播了11年,每周都来这儿制作。 问:2010年,有多少电影在这里完成呢?
答:单是在这里拍摄可能有20部,但如果说和整座电影城有关的,那可能达到上百部,比如有的只是来做杜比、配音、配乐、调色或洗印;更有的,只是来租用摄影和照明器材。伍迪·艾伦这个夏天(2011)就在我们这儿拍摄他的新片《爱在罗马》。 问:怎样能叫做一部罗马电影城的电影呢?
答:其实并非非得在这儿拍摄的作品才能打上我们的Logo,很多并非这里的实景也同样可以。大家都知道《埃及艳后》在这儿拍摄,但要搭建亚历山大港外景,电影城就没这么宽阔的水域条件,他们就得去罗马近郊的海边。再譬如肖恩·康纳利1986年那部《玫瑰之名》,他们找了罗马附近的一座小山,花了3个月时间建了片中一切场景,没一个镜头是在电影城完成,但那些景观是由我们这儿的工作人员搭建的,所以它就算是一部电影城作品。 问:《纽约黑帮》呢,大多数场景都在这儿?
答:不是大多数,是全部!等等,应该有惟一一场例外,结尾时,我们看到的现代纽约,那应该是真实的。 问:从费里尼拍实景被扰的例子,我想如今要在罗马大街上拍片很难吧?
答:是的,很昂贵也很难。比如南尼·莫瑞蒂这位“最罗马”的导演,最近那部《教皇诞生》,那么大的梵蒂冈场景,自然不可能实拍。 现在毕竟与德·西卡的时代不同了,那时非得追求把摄影机扛上大街的新现实主义美学。
那时上街还有个原因,是新型赛璐璐片的出现,让技术设备简便了。不像战前那样需要非常不敏感的赛璐璐片,要让它曝光,就得需要大量的光照,于是大型灯光设备少不了,这对于出外景显然是很笨拙的。而且战前摄影机自身的噪音很大,不罩上很大的隔音板,是无法听到角色说话的,这个问题在战后也解决了,摄影机变小了。所以新现实主义的出现,依然得益于摄影技术的进步。就像今天的数码摄影机带来的电影革命一样。 问:如今的意大利电影,与其过往的辉煌相比,似乎黯淡许多,名导明星少了很多,得奖也少了。
答:我不这么认为!(口气有些生气)与10年前相比,现在量产确实少了。之前电视只有一个频道,现在上百个频道,还有youtube这样的网站,加上下载、盗版,观影数量肯定也受严重影响。但我还是不同意质量下降的说法,即便电影节或许有着不一样的选择。但至少对我来说,现在的意大利电影依然非常好看。
你说的名牌少了?贝尔托鲁奇、莫妮卡·贝鲁奇,谁都知道的名字啊!还有贝洛奇奥、南尼·莫瑞蒂啊! 问:我个人非常喜欢莫瑞蒂,但他也实在太本土化了吧,还不会说英语?
答:这重要吗?费里尼不是更本土吗?当然,意大利电影之前的名气也源自那批在美国的移民导演,现在人们不大再说起他们的意大利身份了。 卡罗尔·安德烈·史密斯罗马电影城国际行销、新闻公关总监、董事会执行委员
--FIN--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郑大圣 | 赫尔佐格 | 伯格曼 | 玛伦阿德 | 祖拉斯基